(来源:黄埔视野)
最近,国内知名研究机构赛迪发布“2025活力街道全国500强”,全国各地排名靠前的官民媒介集中进行了一波宣传。
广州共上榜47个街道,占广州街道总数的1/3。
各区上榜街道分布如下:天河区19个,黄埔区7个,白云区5个,越秀区4个,番禺区4个,花都区3个,增城区2个,海珠区1个,荔湾区1个,南沙区1个。
黄埔区上榜街道及其排名分别为:联和(6)、云埔(40)、大沙(99)、鱼珠(187)、文冲(228)、萝岗(252)、永和(294)。
其中,联和街道在广州47个入围街道中排名第一位。这是联和街继2024年以全国第五、广州第一上榜后再次上榜。
01.野鸡榜?
联和街道连续两年蝉联广州第一,成为“广州活力第一街”。
这让不少区外吃瓜群众很不适应:
联和街?听都没听说。
广州第一街毫无疑问是珠江新城所在的冼村和猎德啦。再次也应该是琶洲街。这个评选系不系野鸡榜呢?
大家有所不知,联和街道虽低调了点,但这里正是广州科学城的所在地。
另外,吃瓜群众有两点要注意:
其一,这个榜单并非野鸡榜。赛迪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其行政级别属于正厅级。
所以,这个榜单多少有一定的权威性。
实际上,榜单的评选标准挺严格的:
赛迪称,此次研究基于民政部发布的“2025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以全国除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的8000余个街道作为研究评价对象,以大数据为此次研究和综合评估的主要数据来源,形成榜单。
本次活力街道评价体系从经济活力、创新活力、消费活力、服务能力四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一维度由相应的二级指标构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
其二,此次评选的是“活力街道”,侧重于比较研究街道在经济脉动和市场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是“活力”,而非“综合力”,只是反映街道的某个局部竞争力。
如果要论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规模和质量,那“广州第一街”,毫无疑问当属珠江新城所在的冼村街道和猎德街道。
但按活力街道的评价指标,特别是权重较大的几个数据:新增企业数量和增速、专精特新企业、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企业总部和皮包公司扎堆的珠江新城未必如广州科学城。
02.云埔输在哪里
不过,我更关心的是黄埔上榜街道的排名差距。
黄埔区共有7个街道上榜,但排名相差巨大,比如联和街道和云埔街道,竟然相差了34个位次。
我们注意到,联和街道与云埔街道的经济体量差不多,云埔街企业数甚至还比联和街略多一点,但为何排名如此之大?
根据这次活力街道评价指标以及交通能力,我们对两个街道做了一个表格。
黄埔两大活力街道PK | ||
指 标 | 联和街道 | 云埔街道 |
经 济 活 力 | 辖区现有企业约2万家,规上企业1888家。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970.6亿元。 2025年1-7月新增市场主体9702户,占全区增量的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签约注册优质项目45个,成功引进2个5亿元龙头项目。 | 辖区现有企业2.4万家,规上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21家,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 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3267户,增速13.4%,新增企业注册资本总额89.8亿元。2025年1-8月新增企业2723户。 |
创 新 活 力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领跑全区。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家(占全区49.4%)、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37家(占全区47.5%)。2025年新申报小巨人企业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有望突破100家。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6家。 世界500强企业30家,上市企业30家。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6家。2025年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11家。2025年计划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8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1家,全球独角兽3家、潜力独角兽4家,研究院16家。 世界500强企业11家,上市企业38家。 |
消 费 活 力 | 辖区总面积51.6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和科学城。截至2024年底,常住人口14.51万,人口密度约2812人/平方公里。 大型商业综合体5个:萝岗万达、大壮国际广场、黄埔大悦汇、云汇天地、广开云汇(在建)。 社区型商业7个:东方汇、金峰城、生生广场、大壮映日广场(在建)、大壮揽月广场(在建)、领峰中心(在建)、华沙商业广场(招商) | 辖区面积46.78平方公里,下辖18个社区,截至2024年底常住人口约26万,人口密度约5558人/平方公里。 大型商业综合体0个,社区型商业2个(花厅坊、时代城)。 |
服 务 能 力 | 2024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量162条(黄埔区政府网)。 医院5家:三甲医院2家,包括岭南医院、广医口腔医院(待建)。黄陂医院、广州东升医院、鹏瑞利康复医院(签约落地) 优质公办学校3所:黄埔军校中学、科学城小学、华师附属黄埔实验学校(九年制),暂无高中规划。 公园7个:科学城体育公园、天鹿湖森林公园、尖峰岭公园、玉树公园、牛角岭公园、狮子岭公园、环山岭公园。 | 2024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量77条(黄埔区政府网)。 医院1家:三甲医院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待建)。 优质公办学校5所:湖师黄埔实验学校(九年制)、广附高新区实验学校(九年制)、东荟花园小学、玉泉学校(九年制)、广外附黄埔实验学校(九年制),规划高中2所。 公园3个:创新公园、丹水坑风景区、刘村大山森林公园。 |
交 通 能 力 | 现有轨道交通3条:地铁6号线、7号线、21号线,辖区范围共设站8座。近期无规划新增。 高快速路4条:广佛肇、机场二高、广深高速、增天高速,广汕公路。 | 现有轨道交通1条:有轨2号线。近期规划新增3条:28号线(待建),四期地铁规划6号线东延段、23号线。 高快速路4条:北二环、广深高速、广园快速、开放大道。 |
表格一目了然,两个街道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差别在哪?简单说,联和是高富帅,云埔是潜力股,但偏科严重。
联和街产业高大上,科技、创新型企业总部扎堆,商业配套成熟,医疗教育资源丰富,交通已经成网,尤其是轨道交通,是黄埔区极少地铁密度最高的街道之一。
伴随着科学城快速发展的20多年,联和街从郊区农村蜕变为功能完整的新城区,居住、工作、消费、休闲都能内部循环。
而云埔街虽然企业数量多,但产业结构仍以工业居多,高新企业数量不到联和的一半。
近十年来,云埔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广深高速为界,城市界面、产业结构等呈现明显分化趋势。
广深高速以北区域,通过旧改和部分高耗能企业外迁、工业用地收储等方式,逐步转型为以居住生活、商务办公为主的区域。
广深高速以南区域,尽管仍以工业为主,但也通过工业用地优化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环保升级。
云埔人口密度极高,是联和的近2倍,但配套严重不足。目前辖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三甲医院,都是“大鸭蛋”。
稍大一点的商业,只有花厅坊(下图)和时代城两个,但定位更偏于社区商业。
辖区唯一一家三甲医院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目前还在纸上,迟迟未见动工。
公园游乐设施也相当匮乏,只有一个创新公园拿得出手。相比联和街公园扎堆,云埔街相当寒碜。
云埔看起来产城融合还不错,但却少了生活氛围。很多人在云埔工作或睡觉,但消费、看病、娱乐都得往外跑。
显而易见,拉开两个街道排名差距的主要原因,并非经济因素——经济体量相当,创新活力也差距不大,而是消费活力与服务能力两个维度。
说白了,这个榜单不是经济总量的比拼,而是发展质量、城市配套和综合活力的全面较量。比的是谁更宜居、宜业、宜创新。
从细分指标来看,云埔的上市公司和九年制优质学校,都比联和多。
云埔输就输在地铁、商业、医疗、公园等城市公共配套不足,公共服务供给远远跟不上庞大的人口需求。
03.联和的隐忧
当然,联和街也并非没有缺点,漂亮的数据下面也存在两大隐忧:
其一,辖区以广汕公路-开创大道为界,南北区域发展很不均衡性。
联和街南北两个片区的城市面貌和经济状况呈现巨大反差。广汕公路-开创大道以南主要为产业、商务区,且处于开发饱和状态。
以北区域多山,除少量住宅沿主干道布局,大部分山体处于未开发状态。
南部区域白天车水马龙,精英汇聚,但夜晚和周末容易变成“空城”。产业人群的消费需求和生活人群的需求是错位的。
北部大片未开发的山地,则限制了城市连续扩张的可能性,导致城市无法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绵延体,造成了事实上的职住分离。
其二,人口总量与密度偏低,消费基底薄弱。
虽然联和商业综合体多,但它的消费辐射不能只靠本街道居民,必须吸引科学城乃至天河东的人流。
一旦外部竞争加剧,如天河东智慧城、牛奶厂片区商圈崛起,联和街部分远离居住区的商业体,如黄埔大悦汇、云汇天地、广开云汇,有可能面临挑战。
04.云埔的优势
如果说联和街是在做流量,而云埔是自带流量池。26万常住人口,年轻人多,消费潜力巨大,这是云埔最大的本钱。
云埔除了人口优势,还有两张王牌,是它未来可能实现逆袭的资本。
第一张王牌:更多的上市公司。
云埔现有38家上市公司,比联和多8家,也是广州上市公司最多的街道,算是名副其实的“广州上市公司第一街”。
所以,联和VS云埔,实际上是“广州活力第一街”与“广州上市公司第一街”的较量。
意味着云埔的产业根基里,高质量、能打的企业更多。它们是税收的稳定器、技术的创新源和人才的聚集地。
还要看到,上市公司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如果云埔街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这些企业将总部、研发中心、投资板块留在本地,就能形成“产业-资本-创新”的良性循环。
这显然是单纯的工厂无法比拟的。
第二张王牌:地铁短板补齐后的巨大潜力。
目前的云埔,在交通上的确是被困住的流量池,26万人出行主要靠自驾和公交以及小电驴,通勤痛苦,消费外流。
但把眼光稍微放长远一点,比如10年左右,28号线(已批待建)以及地铁四期6号线东延、23号线一旦落地,对云埔将是颠覆性的改变。
这三条线落地是什么概念?
云埔有可能是黄埔区下一个十年吃到增量地铁红利最多的两个街镇之一。另一个是大沙街道,增量地铁或有28+19+23号线。
28号线直接串联琶洲、珠江新城、佛山、东莞。云埔获得1个站点(埔南路站),将被纳入广州乃至大湾区的主城快速交通网。
6号线东延和23号线,以及开放大道、广深高速增开火村出入口,深度打通云埔与黄埔区内及广州主城区的快速联系。
显然,地铁的意义不仅仅是通勤,它直接重新定义板块的价值。云埔将告别地铁盲区,由“0”向“N”跃升,实现人流、资金流加速汇聚。
05.尽快补短板
云埔的未来剧本,其实很清晰:用人口基数、上市公司和轨道交通规划作为筹码,去兑换城市配套。
怎么补课?
不能干等地铁,云埔当前能够自主的是,尽快兑现商业、公园配套,不能总是“规划中”。
加快收储海关车检场等交通区位优越的闲置用地,尽快解决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用地需求,精准定位引进匹配商管品牌,缓解辖区人口的“消费荒漠”困境。
云埔不能只满足于工业区的定位,也应该学一学联和街,多搞公园休闲配套。
务必要看到,由于云埔开发较早(1992年),辖区现已基本开发殆尽,中部、南部区域连片厂区与城中村交织,城市公园为空白,辖内留存下来的有限几座小山,目前也处于荒山状态。
云埔应科学谋划、充分挖潜,合理开发公园绿地河涌,营造一系列融自然生态、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绿色空间,在提升区域城市品质的同时,让良好生态环境惠及民生。
比如,对标天鹿湖森林公园,深度开发刘村大山;对标科学城广场周边公园群落,加快开发华甫北侧山体,并通过桥廊将创新公园、香雪公园串联一体。
同时,加快开发中央城东侧荔枝山(遗址公园)、西侧规划体育用地,以及中科院广州健康院东侧坭坑山,满足居住区与产业园区的休闲需求。
此外,打好交通牌,提前布局。在28号线、6东、23号线落地前,提前收储土地,严格控制住宅用地出让,大幅增加商业、办公、公共服务用地比例。
主动为辖区专精特新和上市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鼓励它们将总部落户、建设企业总部大厦,形成高端商务区。
云埔如能用好现有资源优势,超前布局,完全有可能从一个“配套洼地”,翻身成为黄埔乃至广州东部一个产城融合的新高地。
这场PK的好戏,其实才刚刚开始。 ]article_adlist-->往期相关文章 ]article_adlist-->老黄埔沿江困局,真的很头疼!十年拉锯,黄埔码头搬迁搁浅
十余年折腾,香雪城重获新生
意难平,黄埔牵手山姆大叔?
黄埔天河上市公司PK,科技战胜CBD?
18个角度,看遍科学城千姿百态
散装的黄埔,亟需一个CBD聚拢人气
科学城20年开发得与失
黄埔人口迷局,藏着惊人秘密
黄埔十年:变与不变
]article_adlist-->读懂黄埔,看黄埔视野 ]article_adlist-->顺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